2205双相不锈钢槽钢现货低价销售-天津凯益恒双相钢槽钢现货库存齐全。
2205不锈钢槽钢和低合金钢槽钢的区别
合金钢一般分为低合金钢和高合金钢。低合金钢如16Mn,18MnMoNb等等主要是加入少量合金元素,如Mn,V,Mo,Nb等来提高强度,但是成本增加比较少。而且这些钢的低温韧性和高温强度也明显比碳素钢优异。
一般化工上采用的高合金钢主要是为抗腐蚀,或者低温以及高温。多为高鉻镍钢,在加上少量其他元素,典型的是304,316等。金相组织大多数为奥氏体。也有双相钢(多为奥氏体-铁素体,如2205,2507)。由于这些钢一般Cr含量大于12.5%,所以完全不易生锈,所以属于不锈钢的范畴。
但是不锈钢并不**于奥氏体结构,象铁素体,马氏体的也有不锈钢。因此不锈钢是对抗氧化或腐蚀合金钢的通称。相关讨论论坛上很多。
现用的钢材基本都是合金钢,只有Cr的含量大于12.5%时才称为不锈钢。
我们常说的碳素钢,合金钢,不锈钢是我们按化学成分的不同把钢材分类的基本称谓,合金钢是在碳素钢的基础上加入铬,钼,钛,钒等合金元素,当加入铬,镍等元素较高时,就叫不锈钢,钢的分类方法还有按用途,按炼钢方法,按金相组织等分类方法
不锈钢基础
一、 概述
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人们迫切需要有一种特殊物理性能的钢种,以满足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钢要求既能生产又易加工;既不易生锈又具有耐酸、耐热、不起皮、无磁性等等的特殊性能。
世界各国冶金生产者和冶金学者为了创造发明这一钢种,从十九世纪后期,就开始精心的研究,直到一九一零年才有高铬合金的首批生产。在二十世纪初的一九一三年,英国报道了含碳量为0.4%的钢中含有9~16%铬时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接着,德国在一九一四年报导了含铬含镍的钢能抗氧化和酸的作用;加拿大在一九一五年、美国在一九一六年获得生产这类钢的专利权;一九一七年法国也报导了含铬10~15%、含镍在20~40%的合金钢。可见,不锈钢几乎同时在四、五个国家出现。因此说,不锈钢是世界各国冶金生产者和冶金学者进行精心研究的成果。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主要产钢国家中,不锈钢已**过钢总产量的1%,总值的8%。在经济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在我国,不锈钢的产量,还不足钢的总产量的0.5%。
不锈钢在我国和许多国家,它的生产和应用,仅仅是刚刚开始。由于不锈钢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它的生产和应用将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发展和扩大。
不锈钢从化学成份上讲,是一种以铁和碳为基础的含有较多合金元素的高合金钢。不锈钢从物理、化学性能上讲,是一种特殊钢。
不锈钢包括耐酸钢、不起皮钢、耐热钢和电阻合金等的表面处理(通过酸洗工艺)后,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空气及弱腐蚀介质中能抵抗腐蚀性——即不易生锈。由于这些钢具有不易生锈的特点,所以人们统称它们为不锈钢。
不锈钢,不是**的不生锈不被腐蚀,而是生锈量、被腐蚀量少;生锈和被腐蚀的过程较慢,甚至根本不能察觉。因此说,不锈只具有相对的含义,而不是**的。
二、 2205不锈钢槽钢的性能和组织
形成不锈钢的性能和组织,主要是由各种元素决定的。目前,已知的化学元素有一
百余种,对不锈钢的性能与组织影响**的元素有:碳、铬、镍、锰、氮、钛、铌、钼、铜、铝、硅、钒、钨、硼等十多种。由于这些元素的加入,导致钢的内部组织发生变化,从而使钢具有特殊的性能。为了加深对不锈钢的理解,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各种元素对不锈钢的性能和组织的影响。
1.铬——是构成不锈钢的基本元素。
铬是决定不锈钢耐腐蚀性能的**基本元素。在氧化性介质中,铬能使钢的表面很快形成一层实际为腐蚀介质不能透过和不溶解的富铬的氧化膜,这层氧化膜很致密,并与金属基本结合得很牢固,保护钢免受外界介质进一步氧化浸蚀;铬还能有效地提高钢的电极电位。当含铬量不低于12.5%原子时,可使钢的电极电位发生突变,由负电位升到正的电极电位。因而可显著提高钢的耐蚀性。铬的含量越高,钢的耐蚀性能越好。当含铬量达到25%、37.5%原子时,会发生第二次第三次的突变,使钢具有更高的耐腐蚀性能。
2.镍——单独不能构成不锈钢
镍对不锈钢耐腐蚀的影响,只有它与铬配合时才能充分显示出来。因为,低炭镍钢要获得纯奥氏体组织,含镍量需达24%;要使钢在某些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显著改变,含镍量需在27%以上。所以,镍不能单独构成不锈钢。而在含铬18%的钢中加入9%的镍,就能使钢在常温下获得单一奥氏体组织,并可以提高钢对非氧化性介质(如:稀**、**、**等)的耐蚀性,并能改善钢的焊接和冷弯等的工艺性能。
3.锰和氮——可代替铬镍不锈钢中的镍
锰和氮在不锈钢中有镍相仿的作用。锰的稳定奥氏体作用为镍的二分之一,而氮的作用比镍大很多,约为镍的40倍左右。因而锰和氮可代镍获得单一的奥氏体组织。但锰的加入会使含铬低的不锈钢耐蚀性降低。同时,高锰奥氏体钢不易加工。因此,在不锈钢中不单独使用锰,只用部分代替镍。
4.碳——在不锈钢中具有两重性
碳在不锈钢中的含量及其分布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不锈钢的性能和组织:一方面碳是稳定奥氏体元素,并作用的程度很大,约为镍的30倍,含碳量高的(马氏体)不锈钢,完全可以接受淬火强化,从而在机械性能方面可大大提高它的强度;另一方面由于碳和铬的亲和力很大,在不锈钢中要占用十七倍碳量的铬与它结合成碳化铬。随着钢中含碳量的增加,则与碳形成碳化物的铬越多,从而显著降低钢的耐蚀性。所以,从强度与耐腐蚀性能两方面来看,碳在不锈钢中的作用是互相矛盾的。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达到耐腐蚀的目的,不锈钢的含碳量一般较低,在大多在0.1%左右,为了进一步提高钢的耐腐蚀能力,特别是抗晶间腐蚀的能力,常采用**低碳的不锈钢,含碳量在0.03%甚至更低;但用于制造滚动轴承、弹簧、工具等不锈钢,由于要求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因而含碳量较高,一般均在0.85~1.00%之间。如9Cr18钢等。
5.钛和铌——能防止不锈钢的晶间腐蚀
不锈钢加热到450~800℃时,常常由于在晶界析出铬的碳化物而使晶界附近的含铬量下降形成贫铬区,导致晶界附近的电极电位下降,从而引起电化学腐蚀。这种腐蚀叫做晶间腐蚀。常见的如在焊缝附近的热影响区内发生的晶间腐蚀。而钛和铌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它与碳的亲和力比铬大得多,钢中加入钛或铌,就能使钢中的碳首先与钛或铌形成碳化物,而不与铬形成碳化物,从而保证晶界附近不致因贫铬而产生晶间腐蚀。因此,钛和铌常用来固定钢中的碳,提高不锈钢抗晶间腐蚀的能力,并改善钢的焊接性能。
钛或铌的加入量要根据含碳量而定,一般为:钛的加入量为含碳量的5倍,铌为碳的8倍。
6.钼和铜——能提高某些不锈钢对某些介质的耐腐蚀性能
钼和铜能提高不锈钢对**、**等腐蚀介质的耐蚀能力。钼还能显著提高对含氯离子的介质(如**)以及有机酸中的耐蚀能力。但含钼的不锈钢不宜在**中应用,含钼的不锈钢在沸腾的65%**中的腐蚀速度比不含钼的增加一倍;铜加入铬锰氮不锈钢中,会加速不锈钢的晶间腐蚀。
钼对钢获得单一奥氏体组织有不利影响,因此在含钼钢中,为了使钢在热处理后具有单一的奥氏体组织。镍在锰等元素的含量要相应的提高。
7.硅和铝——能提高不锈钢的抗氧化能力
硅对提高铬钢抗氧化能力的作用很显著,含5%铬及1%硅的钢,抗氧化的能力可与12%铬钢相等。如使钢在1000℃能抵抗氧化,含0.5%硅时需要22%的铬,如加入2.5~3%的硅以后,只需要12%的铬就可以了。有资料还介绍,向Cr15Ni20的铬镍钢中加2.5%的硅,抗氧化性能可相当
¥44.50 | 100公斤起
¥43.50 | 100公斤起
¥23.50 | 100公斤起
¥22.50 | 100公斤起
¥33.50 | 100公斤起
¥20.50 | 100公斤起
¥16.50 | 100公斤起
¥21.50 | 100千克起